目前的空氣污染指標(PSI)、強化細懸浮微粒(PM2.5)併陳的雙指標方式,將在12月1日以空氣品質指標(AQI)取代。AQI將整合PM2.5、新增臭氧8小時兩項目,將是我國最新空氣品質標準判斷依據。
雖然環團擔憂,此舉將讓大家已習慣關注的「紫爆」消失,但環署空保處表示,台灣的空氣除了PM2.5外,也應關注PM10與臭氧,而AQI將一併納入,每項副指標如PM2.5,環署會持續公布。
參考美國標準而來,AQI將有臭氧8小時平均值、臭氧小時平均值、PM2.5的24小時平均值、PM10的24小時平均值、一氧化碳8小時平均值、二氧化硫小時平均值、二氧化氮小時平均值,一共7項指標。並與PSI作法相同,將採當中最嚴重的一副指標值作為AQI的數值。
AQI值並增加指標數值150這個級距,101-150為對敏感族群不良、151-200屬對所有族群不良。
6等級分別是良好、綠,0-50;普通、黃,51-100;對敏感族群不良、橘,101-150;對所有族群不良、紅,151-200;非常不良、紫,201-300;有害、褐紅色,301-500,這些顏色也成為各機關升空污旗的依據。
從2014年10月開始,過去兩年我國PSI與PM2.5兩項指標並行,如今環保署表示民眾已熟悉PM2.5及其對健康影響,現在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,要由AQI接棒,以解決現行空氣品質雙指標及雙顏色造成民眾解讀之困擾。
雖然環團擔憂,依換算對照表,PM2.5濃度高的「紫爆」的狀況,未來可能會呈現紅色指標等級。蔡鴻德解釋,此整合是為了凸顯各項空污,讓PM2.5以外的其他重點也能被凸顯。目前民眾已相當關注PM2.5,但除了PM2.5可能傷害呼吸系統等器官的健康外,如臭氧也會刺激眼睛,在都會區的夏季常發生,而當沙塵暴來襲時,飆高的則是PM10。
蔡鴻德也以今年11月15日為例,若改採AQI來計算,原本在PSI時屬黃色普通的中部地區,在AQI指標裡,屬於橘色敏感不良。
蔡鴻德強調,相關標準並無放鬆或下降情事,重要的是「開始行動」,環署將強化季節性加強管制措施。包括包括對工業污染源調高秋冬的空污費率,反之願意配合在秋冬降載者,將有折扣。交通污染源面,則將強化企業優先採用四期、五期的車輛,與民眾在秋冬搭乘大眾運輸工具,將享有環保集點10倍送的優惠等。
原文網址:
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015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