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絕菸害從你我做起
雖然病患的體質是引起自發性氣胸的重要關鍵,但不可否認,吸菸和
相關報導 |
許先生身高180公分、體脂肪只有9%,屬於典型的「瘦竹竿型」身材。他有抽菸習慣,念大學時,有一天忽然胸痛、咳嗽、呼吸困難,送醫急救後才發現是「自發性氣胸」,單側肺部已經被壓扁了大半,經過插管抽氣才慢慢恢復正常;沒想到一年內又復發,但這次就得住院開刀,才脫離險境。
減少復發免開刀 成本又低
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賴鴻緒表示,經過6年研究證實,只要在傳統抽氣治療後,再用抗生素作沾黏治療,自發性氣胸病人就可以減少復發、不開刀。
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晉興表示,平常肺臟包在胸廓裡,就像腳踏車的內胎和外胎,「氣胸」的成因就是肺臟邊緣的肋膜(內胎)破了洞,吸進的空氣就會不斷漏到肋膜腔(即內胎和外胎中間),但因胸廓(外胎)沒破,空氣排不出去而擠壓肺臟,甚至把肺壓扁。傳統的治療方式是在胸廓插管,把空氣抽出來,讓肺部恢復原狀。不過,此治療失敗或復發的機率為50%,若治療失敗,只能再做胸腔鏡手術,健保給付10到12萬,但病人也要自付3到4萬。
台大醫院醫療團隊主導的雙醫學中心大規模臨床試驗,花了6年時間,針對200多位病人分組進行治療和追蹤,結果發現,若在傳統抽氣治療後再局部注射抗生素,把破掉的地方「黏起來」,6年內氣胸復發率能有效降低4成。
這項研究結果不但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《THE LANCET(刺胳針)》,該期刊甚至主動將研究摘要轉載到國際著名醫療新聞網站,提醒全球醫師注意。
陳晉興醫師表示,這類抗生素用於沾黏治療的歷史悠久,非常安全,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的特性,治療後也不會對肺活量造成太大影響,加上一劑成本只要60元,就能有效預防復發,病人不但不必挨刀,也可以節省寶貴的醫療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