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報導 |
2019 /03月
11
一名醫學生父親的肺部出現2公分腫瘤,醫療團隊為其進行手術時才發現,原來父親並非早期肺癌,已轉移至其他器官,當場在手術房痛哭,自責自己具有醫學專長,卻仍忽略提醒爸爸做好肺癌篩檢,至今父親仍與肺癌對抗奮鬥。醫師表示,我國肺癌篩檢率落後日本20年,過半數病患確診時已是晚期,提醒民眾至少要做一次低劑量肺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,及早發現病灶。
本報昨日舉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,邀請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、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主講「肺癌治療趨勢」,獲得現場民眾熱烈回響。
肺癌位居我國癌症發生率第2名,僅次於大腸癌。陳晉興表示,根據衛福部2015年的統計,篩檢出第一期肺癌者僅占22%,篩出第四期肺癌者則高達51.8%,對比日本2002年篩出第一期肺癌者達44%,顯見我國在肺癌篩檢上,仍有相當努力的空間。
高尚志表示,事實上,癌細胞長到0.2公分就無法自行長大,但卻可對周圍血管釋出訊號,提醒他們「長出血管」供養自己,「曾有人將癌細胞植入兔子眼睛,不久後癌細胞周圍就長出增生血管。」之後癌細胞便越長越大,這也是癌細胞的可怕之處。
陳晉興指出,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,可比X光提早5至10年發現肺癌,是目前最推薦、經濟實惠的肺癌篩檢方式,費用約落在4000至6000元間。他建議民眾,若從未做過肺癌檢查,應至少篩檢一次,且最好每隔2、3年再做一次篩檢;若為肺癌高危險族群,例如擁有家族史、長期吸菸、暴露於高風險環境及40歲以上者,則應每2年檢查一次,若發現有0.5公分以下的結節,則應1年篩檢1次,以利掌握結節的變化。
(中國時報)
相關連結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90303000525-26010